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营养学会11月21日共同发布了新版的《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11月25日,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姚颖教授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对几个关键新提法进行了解读。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姚颖教授。
新版拿掉了水,增加了肉蛋奶
姚颖教授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上一版的《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是年发布的。时隔6年,《指南》由过去的4条关键推荐调整为新版的一般老年人4条核心推荐和高龄老年人6条核心推荐。
旧版4条关键推荐:
(1)少量多餐细软,预防营养缺乏;
(2)主动足量饮水,积极户外活动;
(3)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
(4)摄入充足食物,鼓励陪伴进餐。
新版一般老年人4条核心推荐:
(1)食物品种丰富,动物性食物充足,常吃大豆制品;
(2)鼓励共同进餐,保持良好食欲,享受食物美味;
(3)积极户外活动,延缓肌肉衰竭,保持适宜体重;
(4)定期健康体检,测评营养状况,预防营养缺乏。
新版高龄老年人6条核心推荐:
(1)食物多样,鼓励多种方式进食;
(2)选择质地细软,能量和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
(3)多吃鱼禽肉蛋奶和豆,适量蔬菜配水果;
(4)
老年人的体重控制BMI(体重指数)在20.0kg/m2—26.9kg/m2之间。70岁以上老年人的BMI应不低于20kg/m2。在血脂等指标正常的情况下,BMI上线值可放宽到26kg/m2。相对平衡的体重意味着高的生活质量和高的生存率,更少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
食物品种的丰富要求,可以用每天吃12种不同的食物、每周吃25种不同的食物来量化。姚颖教授以主食为例,除常吃的米饭、馒头、花卷,还可以选热干面、热干粉、豆皮、饺子、春卷、玉米、土豆和红薯等;换着吃不同种类的蔬菜,深色叶菜过半;尽可能选不同种类的水果,量少一点,品种多一点;动物性食物换着吃,尽可能换着吃猪、羊、牛肉等畜肉,鸡鸭等禽肉;鱼虾贝类及蛋奶类,尽可能多食用鱼腩;吃不同种类的奶类和豆类食物,比如豆腐、干子、腐竹、千张等。
新版《老年人膳食指南》多处提到了一个新名词:营养密度。姚颖教授介绍,食物中的营养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浓度,一般来说,如果一种食物能量相对较低,而其他营养素相对较丰富,则认为其营养价值较高。姚颖教授说,通常,乳和肉(瘦肉)每千焦(KJ)所提供的营养素来说既多且好,故营养密度较高。肥肉因其每千焦所提供的上述营养素很少,所以其营养密度较低。就纯糖块来说,主要提供能量而无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素,则无营养密度可谈。
(通讯员邓国欢蔡敏田娟长江日报记者田巧萍)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