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龙虾白斑病的防治 [复制链接]

1#

随着稻田综合种养生态模式的推广,小龙虾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的当下热潮,而小龙虾养殖密度、养殖强度的不断增加,使小龙虾的病*病(小龙虾白斑综合症)也开始突现,为小龙虾养殖带来极大的养殖风险。因此,提早熟悉小龙虾白斑综合症和有效掌握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的防治方法,是小龙虾养殖的有效保障。

1、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病*的症状?

患病初期病虾无力,行动迟缓,伏于水草表面或池塘四周浅水处;解剖后可见少量虾有黑鳃现象、普遍表体有白斑(但在头胸甲上很难观察到“白斑”症状),同时,病虾摄食量减少,头胸甲易剥离,壳内有积水,感染后3-10天死亡率达40%~50%以上。

感染白斑综合症的虾

病虾鳃部发*发黑

2、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的流行季节

每年4月底至6月为流行高峰,小龙虾白斑综合症发病温度为20℃—28℃。

据观察,现在的发病时间逐渐提前,特别是在天气突变后在精养池塘容易爆发。

3、白斑综合症病*的感染对象

白斑综合症不是小龙虾的专利,也不是对虾的专利,鱼类、虾类(包括海水虾和淡水虾)、蟹类(包括海水蟹和淡水蟹)、桡足类、端足类、沙蚕、卤虫等都可以是小龙虾白斑病*感染对象。

感染白斑综合症的虾

4、白斑综合症病*的感染方式

(1)受感染的小龙虾从一个池塘迁移到另一个池塘;

(2)将受污染的用具(捞网等)用于健康池塘;

(3)通过携带病*的种苗传播;

(4)小龙虾摄食了受感染的病虾;

(5)携带病*的动物如河蟹、对虾进入池塘。

4、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的诊断

首先从发病的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切勿盲目用药,最好送有鱼病检测能力的单位进行PCR检测,进行确诊后对症用药。

5、白斑综合症的预防

(1)放养健康、优质的种苗是小龙虾养殖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其健康养殖的关键环节,选择健康、优质的种苗可以从源头上切断白斑病*的传播链,确保投放的苗种不携带白斑病*。

(2)保持养殖环境稳定。也就是要种好草,调好水。水草是小龙虾的天然饵料,又是小龙虾栖息蜕壳的场所,且对保持水温、遮蔽光照、改善水环境有重要作用。一般种植小龙虾喜食的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定期泼洒展翔工程菌如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池塘微生态环境。及时施好有机肥,降低池水的透明度,防止丝状藻类的发生。

(3)提高虾体的免疫力。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免疫促进剂进行预防,每15天可以连续投喂展翔多维4-6天,提高小龙虾的抗病力。

(4)控制放养密度,减少密度胁迫和捕捞干扰造成的应激。池塘养殖小龙虾投放苗30—40千克/亩为宜,稻田综合种养投放苗种20—30千克/亩为宜,养殖产量控制在—千克/亩为宜。养殖过程中,及时捕捞成虾上市,降低养殖密度,在捕捞过程中,尽量小心操作减少人为干扰,避免引起小龙虾产生应激反应。

(5)彻底清塘。爆发过白斑综合症的池塘,再次爆发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养殖户在放苗前一定要用石灰或者漂白粉彻底消*塘底。如果爆发过白斑综合症,最好进行休养,对池塘进行暴晒。

(6)防止水温剧烈变化。根据季节不同,适当调整养殖池塘水深,防止春末夏初水温剧烈变化而引起小龙虾产生温度应激,导致病害发生。

(7)发病后及时将病虾隔离,及时将死亡小龙虾捞出进行深埋处理,控制病害进一步扩散。

(8)池塘所有工具专塘专用,管理人员专塘负责,减少交叉传播风险。每个池塘或稻田应有独立的进出水口,严禁串联进排水,同一水系不提倡大面积成片养殖。

(9)可采用鱼虾混养模式。投放杂食性特别是腐质食性鱼类如罗非鱼等混养,一方面可以调节水质,一方面可以捕食病虾,减少传播风险。

(10)做好无害化处理。对患病池水体和接触疫病水体的工具、器皿、人员做好消*杀菌工作,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及时捞出病死小龙虾,采用焚毁、掩埋、高温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6、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的治疗

因为这种疾病是由病*引起的,所以没有抗病*治疗可以在池塘或稻田环境中有效,因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途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预防减少损失。

(1)消*。采用含碘制剂全池泼洒,一般选择聚维酮碘、季铵盐络合碘等,使用剂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3—0.5毫升,用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连续2—3次,隔天一次。切勿过量用药,避免应激造成二次死亡。

(2)内服天然植物抗病*中药。用展翔纳*拌饲料投喂或与饲料同时加工制成药饵投喂,可有效预防病*病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