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云南白斑病与育种思考南北学院1孟 [复制链接]

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云南会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孟宪伟,今天由我代表知行合一董本春、于洋、桑云君、苏义伟、郭瑞星、毛建昌、冯振平、卢实、李新、邵林生、王业民。今天交流的是白斑病与育种思考,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白斑病发病规律白斑病菌在寄主植物(玉米)残体或土壤等场所越冬。在随后的生长季节,当遇到适宜有利的气候条件(雨量多及气温适中),病原菌的孢子繁殖体会通过雨溅风吹传播到新种植玉米的地方,病菌的分生孢子在玉米叶片组织上萌发,形成初侵染。病原菌在田间可多次反复侵染玉米组织,特别是当夜间温度超过14C时,雨水多/潮湿/结露重时会进一步加重病情。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0%,病原菌孢子容易侵入玉米组织。在大喇叭口期便开始发病,致抽穗期渐进入发病高峰期。

云南发生史:年,云南省红河州绿春,普洱市江城县的山区已有发生,年-年间,临沧耿马有发生;年,文山州西畴县,普洱江城县有发生;年始南部发生,特别是普洱市境内尤其严重。年南起边境线,北至楚雄、昆明、曲靖境内均有发生。

以上内容为云南农业大学何月秋教授PPT内容云南属于高原立体气候、玉米种植区分为4个区域滇东北温凉玉米区、滇西北冷凉玉米区、滇中温暖玉米区、滇南暖热玉米区。

二、针对性选择育种高产是永恒的育种方向,多抗是不变的育种目标,易制种是快速推广的基础,低成本是企业赢利的手段。年白斑病在4个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未来对育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云南审定的品种,基本是以SS群×Suwan群模式,但对白斑病多发区的抗性已不适应,低海拔区域以Suwan×Tuxpeno群为代表,达到中抗和抗两者都是以热源材料为背景。

玉米的病害是玉米产量的限制因素之一,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方面。利用遗传改良的方法,对提高玉米抗逆性是十分经济有效的手段。玉米产量的提升主要归功于抗性水平的提高,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实质都是改变群体内等位基因频率,通过基因型频率改变群体的遗传方差,进一步改变群体的各项参数,但是环境影响这些参数的表达,于是就有遗传方差×环境方差(G×E)互作效应。

群体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基因频率和遗传方差,环境变化只影响表现形态,进而影响选择的准确性。育种的基础就在于遗传方差和主要遗传参数的变化,从而决定育种方向。

三、循环穿梭育种这是育种的核心,种质改良的主要手段是相互轮回选择(RRS),自交系水平就是二环选系,两者所依赖的群体遗传学原理是一样的。循环穿梭育种的主要作用是提高GCA(一般配合力),实践证明GCA对产量增益的贡献率超过85%,而SCA(特殊配合力)的贡献率为15%,这个现象明确了育种方向和技术路线,玉米育种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产量的一般配合力(GCA),而不是SCA(特殊配合力),产量的形成和产量的稳定性取决于品种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因此产量就是抗逆性。

循环穿梭育种最突出的一个变化就是逐渐提高玉米的抗倒伏及抗病性、结实性和耐旱性,在有些条件下还提高了耐寒性和其他的生理指标,这些条件的具备都是通过循环穿梭育种的途径在种质群体中积累有利等位基因。

部分内容来源于玉米商业育种技术概要.张世煌云南的商业化育种模式正在改变,也是育种方向洗牌的时候,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是当务之急。谢谢大家!

转智种网资源信息

智种网开启自交系计划,在智种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