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新版老年人膳食指南来了
多和家人吃饭不必求瘦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营养学会11月21日共同发布了新版的《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11月25日,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姚颖教授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对几个关键新提法进行了解读。
■新版拿掉了水,增加了肉蛋奶
新版《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特别针对高龄老人的特殊生理特点,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分为65—79岁的一般老年人和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两部分。
姚颖教授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上一版的《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是年发布的。时隔6年,《指南》由过去的4条关键推荐调整为新版的一般老年人4条核心推荐和高龄老年人6条核心推荐。
姚颖教授介绍,新版拿掉了水,强调了老年人的膳食品种要丰富,动物性食物要充足,要常吃大豆制品。动物性食物主要包括鱼虾贝等水产品,畜禽肉和蛋类等。
动物性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高,有助于减少老年人贫血,延缓肌肉流失。牛奶中的乳清蛋白能促进肌肉合成,预防肌肉衰减,牛奶中钙的吸收利用率也很高。大豆制品如豆腐、豆干、豆皮等,也属于优质蛋白,口感细软,品种多样,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可以补充老年人体内蛋白质,延缓肌肉流失。
■倡导老年人积极与人交流
除了老年人每日应保证摄入多种食物,新版《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将“鼓励共同进餐,保持良好食欲,享受食物美味”放在核心推荐的第二条,这也是针对社会变化而及时调整的,提出“老年人应积极主动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积极与人交流;尽可能多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进餐”。
姚颖教授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老年人退休后,陡然清闲下来会很不适应,特别是那些空巢、独居的老年人,心态更容易失衡。制作和分享食物是改善和调整心理状态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有助于老年人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社区设立的老人食堂,营造出的良好氛围,可以帮助老年人把每日餐食作为生活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不必刻意求瘦,每天吃够12种食物
4条核心推荐中的“保持适宜体重”并不是建议老年人刻意减肥,而是保持相对平衡的体重。姚颖教授介绍,国内外多项研究成果显示,老年人太瘦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死亡率增加。
食物品种的丰富要求,可以用每天吃12种不同的食物、每周吃25种不同的食物来量化。姚颖教授以主食为例,除常吃的米饭、馒头、花卷,还可以选热干面、热干粉、豆皮、饺子、春卷、玉米、土豆和红薯等;换着吃不同种类的蔬菜,深色叶菜过半;尽可能选不同种类的水果,量少一点,品种多一点;动物性食物换着吃,尽可能换着吃猪、羊、牛肉等畜肉,鸡鸭等禽肉;鱼虾贝类及蛋奶类,尽可能多食用鱼腩;吃不同种类的奶类和豆类食物,比如豆腐、干子、腐竹、千张等。
新版《老年人膳食指南》多处提到了一个新名词:营养密度。姚颖教授介绍,食物中的营养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浓度。通常,乳和瘦肉的营养密度较高,肥肉营养密度较低。就纯糖块来说,主要提供能量而无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素,则无营养密度可谈。
(通讯员邓国欢蔡敏田娟长江日报记者田巧萍)
●新版《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
65—79岁为一般老年人
80岁及以上为高龄老年人
◎旧版4条关键推荐
(1)少量多餐细软,预防营养缺乏;
(2)主动足量饮水,积极户外活动;
(3)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
(4)摄入充足食物,鼓励陪伴进餐。
◎新版一般老年人4条核心推荐
(1)食物品种丰富,动物性食物充足,常吃大豆制品
(2)鼓励共同进餐,保持良好食欲,享受食物美味
(3)积极户外活动,延缓肌肉衰竭,保持适宜体重
(4)定期健康体检,测评营养状况,预防营养缺乏
◎新版《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建议
老年人多吃鱼、畜禽肉、蛋类等动物性食物,以及奶制品和大豆制品,配以适量的蔬菜和水果
不要刻意减肥
[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