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你每天吃的热干面/蛋酒/糊汤粉……它们的英文该怎么翻译?
HotDryNoodles?EggWine?不不不,民间智慧虽然可爱,但真不是标答,其实牛津词典早就收录了武汉小吃。
文旅君查阅资料后发现,原来武汉小吃早已被世界看到,怎么翻也有一套方法论了。于是文旅君小试身手,去了一家现象级过早店,大胆翻了一个双语菜单(拖到文末),欢迎拍砖指教。
欲知后事如何,请诸位慢慢往下看。
这些武汉小吃,
竟有官方认定的英文名?
年,《译文版牛津双解词典》出版,第一次将烧麦(Shumai)、锅贴(Guotie)收录其中。而武汉的烧麦,特点在于“重油”,因此有人建议用“WuhanOilyShumai”作为英译。
年*运会召开,为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都能迅速get武汉美食的亮点,执委会翻译中心特地制定双语中英文菜单,经过几轮修订,热干面、豆皮、欢喜坨、排骨藕汤都有了官方认证的英文名。
热干面
WuhanHot-DryNoodles
withSesamePaste
豆皮
Doupi
aPan-FriedDelicacyof
GlutinousRice
andMincedMeat
欢喜坨
Joyball
Wuhan-StyleFriedGlutinous
RiceBallwithSesame
andBrownSugarfillings
排骨藕汤
StewedSpareRibs
withLotusRoots
更有趣的是,武汉小吃其实征服了不少“外国胃”。
B站up主“奥地利的小胡”,第一次来武汉,就冲到了三镇民生甜食馆,捏着可爱硬币狂喜。热干面、豆皮、烧梅吃了个遍,还跑去后厨向阿姨们表达了赞美。
来自奥地利的up主,在三镇民生甜食馆逐一品尝了豆皮、烧梅、热干面。
我还看过武汉人在温哥华过早,小面窝配地道的热干面,屏幕那头的武汉小哥连吃两碗,吃得差点飙泪,“手工碱水面真没骗人,咬开能看到白芯子,蛮筋道”。
坐标温哥华的热干面店“九毛九”,点单台用武汉话标语作装饰,每日手制碱水面,还原地道的家乡味。
外国人眼中的武汉小吃,
画风是什么样?
想让武汉小吃红到全世界,必须得有精准传神的翻译,给美食加一层滤镜。在外国友人眼里,它们是这样的:
先说热干面,野生翻译五花八门:Hot-DryNoodles(又热又干的面)、WuhanNoodles(武汉面条)、Re-GanNoodles(拼音也来凑热闹)……。
其实它的官方英译是:WuhanHot-DryNoodleswithSesamePaste,就是加芝麻酱的武汉热干面。“Paste”指的就是那种像浆糊一样黏糊的酱,用它来强调芝麻酱的浓稠质地,很传神!
如果欢喜坨按字面意思翻译,应该是“HappyBall”,什么是快乐小球?
它的英文名其实有超长一串——Joyball(Wuhan-stylefriedglutinousriceballwithsesameandbrownsugarfillings)。
武汉风味的炸糯米球,内馅有红糖芝麻,多了法式甜品的派头,但少了中文名“欢喜”的神韵,酥酥脆脆的外壳,咬下去满口芝麻香——欢喜啊!!
天气热了,过早摊开始卖起凉面。凉面?ColdNoodles?对,但不完整,武汉的凉面,应该是ColdNoodleswithSesameSauce.
Sauce,就和“Paste”的浆糊感不一样了,它指的是更清爽的酱汁,就是芝麻酱被醋、生抽稀释后的那种状态。
武汉小吃千百种,
到底应该怎么翻译?
想把武汉小吃翻译得准确流畅,有没有什么方法论?
有的有的。我翻到一本由北京市人民*府外事办公室年出版的《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式菜名翻译的基本原则,给大家分享几个:
↓(四六级考点预警)↓
方法一:做法大揭秘,所见即所得
[主料/辅料/酱汁/风味/做法/产地/创始人]
糊米酒
FermentedRiceWine
精武鸭脖
JingwuDuckNeck
糯米包油条、牛肉粉、米酒这类小吃,原料、做法都在菜名中体现,因此翻译也要像中文菜名一样直白,一目了然。
鸭脖译作“DuckNeck”虽然好懂,但考虑到外国友人的饮食习惯,曾有武大的学霸提出建议用“SpecialDuckCuisine”,特制鸭肉料理,听上去就温和多了。
方法二:保留拼音,展开讲讲
[汉语拼音拼写菜名+英文注释]
豆皮
Doupi
aPan-FriedDelicacy
ofGlutinousRiceandMincedMeat
像油条、包子很有知名度,已经是外国友人熟悉的中式美食,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可以保留拼音,然后在括号里添加注释,让人明白原料、做法即可。
豆皮的翻译就借鉴了这一原则,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记住了“Doupi”。
方法三:借助想象力
[借助其他文化中的同类小吃]
面窝
ChineseSaltyDoughnut
在外国友人眼里,武汉的面窝长得特别像甜甜圈。只是味道是咸的,因此被译为“中式咸味甜甜圈”。
掌握了要领,突击背了几天单词,我们决定去三镇民生甜食馆试试手艺。
在这个过早博物馆,最壮观的就是点单台占据一面墙的长菜单,我们挑选了其中一些武汉特色美食,尝试着为它们起了英文名:
PS:这是文旅君第一次尝试翻译
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还请各位读者多多指教呦
其实翻译小吃的过程,很像跟着一位老师傅下厨。
原料从哪来,做法又如何?酱调得浓(Paste)还是稀(Sause)?汤是煮(in)还是浇(with),一步步揭秘,最后呈现的,其实是食物凝聚的匠心。
你看,武汉的美食江湖,真的蛮扎实!
参考文献:[1]曹盼盼.武汉特色小吃名的英译探析——以鸭脖,烧梅,面窝等六种小吃为例.论文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4月第11卷第4期.-[2]王姝阳.浅谈中式菜名的英译.科技信息·外语论坛,年第21期.-[3]一文学会中餐翻译的原则与方法.口译网..11.19[4]北京市人民*府外事办公室:《美食译苑:中文菜单的英文译法》.世界知识出版社..5*文旅君提示:请广大市民朋友做好个人防护,继续保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不扎堆、不聚集,文明用餐,注意咳嗽礼仪。进入景区、文博场馆等场所,请严格遵守“六必”防控措施(即口罩必戴、体温必测、场所码必扫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健康码、行程码必出示)。
编辑|楠楠
摄影|*大头、廖晨阳、Path
设计|蕙鹅
本文转自: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