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我家餐桌上除了大鱼大肉之外,总是少不了一碗家乡的焖豆皮。
豆皮是蚌埠五河的特产,家乡人称其为“绿豆皮”。说是绿豆皮,其实也并非是纯绿豆面制成的,而是六成绿豆、三成豇豆,外掺一成小麦,用自家的小石磨磨成的面粉拓成的。之所以要用小石磨磨面,是因为机器磨出的面太细,拓出的豆皮过于皮实,内部没有缝隙,焖出来口感不蓬松,有时豆皮还容易互相粘在一起,糊汤。而用小石磨磨面,不仅可以控制面粉的粗细,还可以用箩筛将麸皮完全筛滤出来,不至于影响豆皮的质量。如此磨出的面粉,颜色暗青,散发着绿豆胚芽淡淡的腥味。
拓豆皮的人,右手拿着淮河里摸来的河蚌壳,左手舀大半勺豆糊往锅底一倒,右手用河蚌壳的背面优雅地向上一绕一旋,顺势再来回一旋一绕,一张圆月般大小的豆皮就成形了。豆皮的厚度是有讲究的,厚了不易入油盐,薄了又容易焖烂掉。标准的豆皮厚如铜钱钱唇,我们村上拓豆皮的高手是扁头妈妈,她只要瞄一眼盆里豆面糊糊的多少,便能估测出拓出豆皮的张数。她手里的河蚌壳仿佛是一件听话的宝贝,想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拓出的豆皮不但厚度均匀,而且边缘整齐划一。
绿豆皮常见吃法就是干焖。先将几枚红椒横切四瓣,再薄削出几片老姜,斩下几截蒜白,在油锅里煸出香味,然后倒上凉水。俟水烧开之后,豆皮这才下锅,盖上锅盖,改用文火细焖。等到豆皮汤汁只剩半勺,随意挑起一块,豆皮乱颤时,便可盛出食用了。干焖的豆皮,爽滑而蓬软,肉筋而松散,不面,不软,不糟,散发出一股纯正的豆香味。也有人喜欢将绿豆皮和鲫鱼一起煮,其味更是妙绝。一般说来,一斤鲫鱼只能放十六七片豆皮儿。在这样的比例下,豆皮味和鱼味正好能达到饱和状态——豆皮体内有鱼的鲜味了,鱼儿的肚里也有豆皮的纯香了。夹起一块那润透了鱼汤的豆皮儿,先快速吮吸一口,嘴里立刻弥漫出一股鲫鱼的鲜美,而细细嚼过下咽,又有一缕绿豆的香味袅袅浮上来,紧紧抱住口腔里的鱼香味,让你不由得舌下凹坑,馋兴大发。于是乎,你筷筷直奔豆皮,而置鲫鱼于不顾。但由于豆皮数量不多,转瞬间就被你饕餮殆尽。带着余兴未尽的遗憾,你筷头马上又转移向鲫鱼了。这一次,你会在带着微甜的鱼肉中尝到若有若无的豆皮香了。(李星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