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岭镇位于泉州市泉港区西北部,是宋元明清时期中原与东南沿岸地区官吏商旅南下北上的重要枢纽,辖内至今保存着许多古民居,跨度近年历史。今年以来,该镇探索建立“产权入股+统筹修缮+多元开发”管理模式,破解古民居“怎么收”“怎么修”“怎么用”难题,深化传统建筑保护、活化、利用等工作,让昔日古民居展新颜、焕新彩,助推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美丽樟脚村。章庆煌摄
古民居怎么收?
分级保护+产权入股
樟脚古民居群。庄丽祥摄
涂岭镇首创古民居分级保护机制,聘请专业团队编制保护规划,编制完成《涂岭镇涂岭古街保护发展规划》《涂岭镇樟脚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规划》,对栋古民居建筑分类建档、分级管理,其中:A类是重点保护的核心区古民居,如陈平山故居、“火花”支部联络点、涂岭驿馆等,修缮资金全部由*府投入;B类是一般保护的延伸区古民居,如涂岭公馆、典当行、夕拾山房等,修缮资金由*府统筹安排;C类是简单修缮的边缘区建筑,如古民居景区出入口破败、风格不协调的建筑,修缮资金由*府扶持20%、户主自主修缮。
古街记忆。陈秋芳摄
同时,该镇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村民签订《古民居保护利用协议书》,以古民居产权作价入股,共同参与古民居的保护、经营和收益,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入股期间,房屋的所有权归属村民,房屋的使用权、经营权等管理权归属村集体,村集体通过自主或交由第三方机构开发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按照村集体总收益的7:3比例进行分配,户主根据所持面积股份分配本房屋收益占股分红。
古民居怎么修?
统筹修缮+村民自治
修缮后的“火花”支部旧址。林平山摄
涂岭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樟脚村古民居风貌管控实施方案》《涂岭村古街周边建筑风貌管控方案》,融合本地红色文化、古驿道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进行风貌管控及修缮设计,打造多元并包的闽南文化基因库。针对A类核心区、B类延伸区的古民居,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从外观形态、内部空间、结构材料等方面保护性修缮,原汁原味呈现传统古村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风貌,并完善停车场、公厕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构建文旅经济发展新格局。目前,已建成1条旅游公路、2个停车场、2个公厕等基础设施,完成古民居核心区、延伸区、边缘区等共计58栋示范裸房方案设计以及陈平山故居、“火花”支部联络点、三红文化展馆、涂岭驿馆等21栋精品古民居的修缮保护。
樟脚村“昔时陋室”。占冀源摄
此外,该镇还鼓励村民参与传统建筑的保护利用,利用古民居开办农家餐饮、旅馆等旅游业态,激发村民保护古民居、盘活古民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尤其是针对C类“边缘区”的古民居,发动群众根据风貌管控方案,进行外立面装修或修缮,并由*府予以相应补助。
古民居怎么用?
多元开发+融合发展
首届涂岭红茶文化节评茶现场。连键刚摄
涂岭镇做好“引凤筑巢”文章,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吸引文旅公司投资开发古民居旅游项目。今年来,与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开发“浇制糖人”“一片茶叶的旅程”“做半天稻草人”等10多个研学项目,承接周边游场、研学活动58场;泉州*旅行社以涂岭红茶馆为中心建设涂岭旅游基地,打造“朝阳秀丽示范旅游路线”,带动客流量40万人次。同时以涂岭镇获评年省级森林康养小镇为契机,与泉州金樟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引入专业疗休养团队,策划森林康养、疗休养项目,累计承接疗休养活动30多场。
涂岭第六届猪脚美食节现场。陈陈摄
文化旅游夯基础,融合发展是关键。该镇将古民居与非遗、美食、乡村休闲旅游等相结合,优化古民居商业、旅游、文化等功能片区,拓展古民居文旅相“融”新路径。如在古民居中设置涂岭红茶展销点、涂岭猪脚销售区、古法红糖技艺展示点、手工樟脚豆皮制作点等,通过举办红茶文化节、枇杷采摘节、猪脚美食节、板凳游龙灯等活动吸引游客,累计增加集体收入多万元;整合红色文化、古色乡风、田园风光等资源,引进茶肆、民宿、摄影、风俗体验等新兴业态入驻发展,帮助周边村民创收多万元。
涂岭枇杷采摘节之枇杷宴。占冀源摄
据悉,涂岭镇樟脚村、涂岭村古民居改造项目分别获选年、年省级重点改善提升传统村落项目。该镇将继续推广“产权入股+统筹修缮+多元开发”管理模式,扎实推进古民居保护开发利用,赋能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切实让古村落古民居成为“乡愁”守望地。(林平山庄舒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