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到底是黑色还是白色?“斑马到底是黑马长了白条纹还是白马长了黑条纹?”如果在大街上随机采访过往的行人,你能想象一下每个人的回答回是怎样吗?在不带任何种族主义色彩的情况下,假设我们问一个黑人这道题,我猜ta大概会说是黑马长了白色条纹;如果问一个白人呢,八成ta会说是白马长了黑色条纹。因为黑人习惯以黑色为背景色,所以认为斑马身上长了白色条纹;而白人习惯以白色作为背景色,所以认为斑马长了黑色条纹。
当然这里不免有些开玩笑的成分,不是科学的演绎。其实每天的生活中也存在类似黑斑马和白斑马的情况。譬如:行人嫌机动车不知避让,机动车嫌行人不按照交通灯过马路;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觉得音乐声音不够响亮,周边小区的居民却不堪其扰;晒被子的人希望天气放晴,建筑工人希望天阴,凉快些等等。对一件事情有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正是因为人们选择了不同的“背景色”。比如下面这张图,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如果以黑色为背景,那么秃中是一个奖杯;如果以白色为背景,图中是两张相对的人脸。
推而广之,同样一个行为也可能由于各个时间段你选择了不同的背景色和角度而得出截然相反的两种结论。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在华尔街上班的证券经理每天下班都会看到一个老太太在街边卖煎饼。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十分辛苦。每个煎饼只卖25美分。他顿时心生怜悯,每天下班都会投一个25美分的硬币在老人的钱罐里。而对于老人递过来的煎饼,则微笑着摆摆手。刚开始老太太对天上掉下来的好心人感恩戴德,眼中充满了感激之情。渐渐地,这种感激被冷漠所取代。终于有一天,当证券经理再一次习惯性地把钱投到罐子里时,老人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难道我做错了什么吗?”证券经理一脸狐疑。“你不知道今年煎饼已经涨到50美分一个了吗?”老人没好气地回答道。
同样一个25美分的硬币,今天在你看来也许是上天的恩赐,可明天它也许就会变成一种嘲讽。俗话说,“斗米恩,升米仇”也最好地阐述了这个道理。当所有人都漠视ta,而只有你伸出援手时,那么你给的就是最好的;而当这种施舍变成一种习惯时,ta则会对你没有提供更多更好的帮助而产生怨恨。
“慈母多败儿”也深刻地揭露了这个简单的道理,如果父母只知道一味的给予,那么子女就会把这种无私的爱当做理所应当而全然不知珍惜。反而一个陌生人对ta一点点的善举,就会让他们感动得痛哭流涕。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斑马到底是黑马长了白色条纹还是白马长了黑色条纹?也许两者都不是。斑马就是斑马,什么颜色完全取决于你选择了什么作为背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