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十大治法
TUhjnbcbe - 2021/6/25 13:56:00

中医治疗疾病的总则是根据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祛除病邪,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皮肤病虽发于外,但多数与体内多种内在因素有关,亦有因局部的皮肤病而产生全身的变化。所以在治疗皮肤病时,不但要重视局部治疗,更要重视整体治疗,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根据皮肤病的特点以及临床辨证,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十大治法:

1.疏风解表止痒法

本法常用于表证初起,风热或风寒之邪客于肌表导致的急性瘙痒性皮肤病。

证见:皮肤瘙痒,皮肤红色丘疹或风疹块样损害,遇热或遇寒则瘙痒加重。由于感受风热或风寒的不同在临床阶段可表现发热、恶疼寒、口渴、咽、脉浮紧或浮数等症状。常见于急性荨麻疹、急性湿疹、皮肤瘙痒症等疾病。

常用药物:桑叶、菊花、连翘、蝉衣、防风、牛蒡子、荆芥、麻*、浮萍等。

代表方剂:桑菊饮、荆防方、麻*汤、荆防败*散。

2.养血润肤止痒法

本法常用于血虚风燥或血燥引起的皮肤病。

证见:皮肤干燥、浸润肥厚、角化、皲裂、苔藓样变、脱屑、肥厚、角化、裂口、脱发、爪甲变形。可伴有头晕、面色萎*、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缓。常见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老年瘙痒症、血燥型银屑病等疾病。

常用药物:当归、生熟地、赤白芍、何首乌、天冬、麦冬、鸡血藤等。

代表方剂:当归饮子、养血润肤饮。

3.清热凉血泻火法

本法常用于火热之邪引起的皮肤病。

证见:皮肤红斑或红肿、灼热、瘙痒或疼痛。或有出血斑,血疱、紫癜、可有发热,口干、烦燥、大便干,小便*少,舌质红或绛,舌苔*或*腻,脉滑数或浮大而数。常见于急性皮炎、银屑病血热型、多形红斑、过敏性紫癜、药疹、剥脱性皮炎、皮肌炎等。

常用药物:水牛角、羚羊粉、生地、丹皮、生石膏、知母、*芩、栀子、白茅根、紫草根、茜草根、赤芍、地骨皮等。

代表方剂:清瘟败*饮、犀角地*汤。

4.活血化瘀软坚法

本法常用于气血凝聚、皮损坚硬日久不消的多种皮肤病。

证见:皮肤结节、瘀斑、浸润、有形的肿物、皮损坚硬或皮损大片浸润角化肥厚的皮肤病,舌质暗淡或紫暗,舌苔白,脉象缓弱。常见于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瘢痕疙瘩、淋巴结核、结节病、慢性盘状红斑性狼疮、血管炎、银屑病血瘀型、带状疱疹气滞血瘀型等疾病。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丹参、川芎、三棱、莪术、赤芍、*箭羽、夏枯草、贝母、牡蛎、海藻、昆布等。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

5.温阳散寒法

本法常用于肾阳不足、寒凝气滞、阴寒之邪侵入肌表而导致的皮肤病。

证见:皮肤苍白晦暗或青紫、麻木、疼痛。溃疡或形成窦道、瘘管者。四肢厥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常见于硬皮病、坏疽性脓皮病、慢性溃疡、皮肤结核、雷诺病等。

常用药物:*芪、当归、肉桂、桂枝、附子、炮姜、细辛、补骨脂等疾病。

代表方剂:阳和汤、当归四逆汤。

6.健脾除湿法

本法常用于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泛溢肌表所致的皮肤病。由内湿或外湿引起的皮肤病。脾虚湿盛者宜健脾燥湿;水湿雍盛小便不利者,宜利水化湿;偏于湿热而湿重于热者宜清热利湿;偏于寒湿引起者宜温化水湿。

证见:皮肤水疱、糜烂、水肿、渗出或皮肤肥厚,缠绵不愈,舌质淡,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脉沉缓或弦滑。常见于湿疹、带状疱疹、天疱疮、汗疱疹等表现为渗液、渗出、水疱的疾病。

常用药物:茯苓、苍术、白术、*参、厚朴,陈皮、藿香、车前子、泽泻、扁豆、茵陈、防已、滑石、猪苓、扁蓄,瞿麦、木通、萆薢等。

代表方剂:除湿胃苓汤、参苓白术散。

7.清热解*法

本法常用于热*炽盛、气血凝滞所致的皮肤病。

证见:临床表现皮肤潮红、肿胀、疼痛、脓疱,常伴有发热、恶寒,大便干,小便赤少,口干等全身症状。常见于微生物感染性皮肤病,如疖、痈、丹*、蜂窝织炎、脓疱疮、痤疮、毛囊炎等。

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赤芍、紫花地丁、败酱草、野菊花、*连、*芩等。

代表方剂:五味消*饮、仙方活命饮。

8.补益肝肾法

常用治疗肝肾不足(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导致的皮肤病。

证见:面色黧黑,或皮肤白斑,或消瘦,口燥咽干,虚烦不眠,骨蒸潮热,低烧不退,腰膝萎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或面色晄白,手足不温,舌淡体胖,脉虚。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天疱疮、白塞病的慢性期、剥脱性皮炎及药疹恢复期、色素性皮肤病*褐斑、白癜风等。

常用药物:沙参、麦冬、生地、元参、石斛、女贞子、枸杞、龟板、鳖甲、玉竹、旱莲草、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天等。

代表方剂:六味地*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七宝美髯丹。

9.益气补血法

本法常用于气血两虚或久病耗伤气血者。

证见:面色苍白不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多梦,贫血,爪甲色淡、舌淡脉细。皮损为原发病的皮肤表现。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剥脱性皮炎、天疱疮等各种严重皮肤病的后期或恢复期。

常用药物:常用药有*参、当归、*芪、鸡血藤、白术、当归、熟地、*精、赤白芍、丹参、人参、肉桂等。

代表方剂:八珍汤、人参养荣丸。

10.疏肝理气法

本法常用于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引起的皮肤病。可分为肝郁化火、肝郁气滞肾水不足、气机不畅痰滞湿阻等类型。

证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烦躁易怒,月经失调,舌苔白滑,脉弦。常见于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褐斑、黑变病等疾病。

常用药物:柴胡、白芍、郁金、香附、青陈皮、川楝子、枳壳、厚朴、木香、薄荷等。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

皮肤病的病情非常复杂,在治疗一个疾病时往往会应用到两个以上的治疗法则,或者在一种病的不同阶段中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法则。临床在应用以上十种治法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辨证灵活应用,方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十大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