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忙忙碌碌快节奏地生活,忙着工作,忙着打游戏,很多人忙得忽视了吃早餐,把早餐跟午餐连在一起吃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不过,武汉算是一个例外了,武汉人向来重视吃早餐,他们把吃早饭叫做“过早”,平时我们只有过年过节才会用“过”这个词的,可想而知,武汉人对于“过早”的重视程度。
无论是刮风下雨,都阻挡不了武汉人过早的习惯。一般早上天还蒙蒙亮的时候,武汉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行程,“过早”就是他们行程的开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人儿穿梭在斑驳的灯光下,美食散发出的香味随着看得见的热气弥漫在大街小巷。热干面、豆皮、牛肉粉、面窝、锅盔、豆腐脑……充斥着整个城市的味道。
武汉的过早,绕不开热干面,不过,这是一般人的看法,通俗来讲,这应该是没有深入了解武汉的人的看法,且不说武汉人对热干面是什么态度,就说武汉人的过早美食中,豆皮的地位如何。武汉人一般不会排队等着一碗热干面,但是排队等豆皮的现象确实很常见,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老通城就是这样。
而今天咱们不聊那些名气大的老字号,因为除了名声在外的老字号之外,武汉还有很多的非常不起眼的小店,他们可能没有太大的门面,也没有响亮的广告,位置隐蔽可能只有周边的街坊们去吃,不过他们做的豆皮的味道却往往能给人惊喜,比起那些装饰豪华的名店来,还平添了浓浓的烟火气,叫人亲近。
在武汉的硚口区武胜路的一个老旧居民楼里就藏着这么一家特别不起眼的铁棚豆皮,在自家的房子外面搭了一个铁棚,下面支起一个小摊就成了一个专门做豆皮的小店,没有店名也没有招牌,只有一些个做豆皮的老设备和一位略显衰老的大姐,她就是这个店的活招牌,每天街坊邻居就等着她开摊做豆皮。
她做了有20来年的豆皮了,手法相当熟练了,但是她做豆皮的速度还是比较慢,因为她的做法很传统,而且做豆皮本身就是一个细致活,所谓慢工出细活嘛,慢火细炕,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又舍得给料,所以味道也是非常扎实的。大姐用最传统的蚌壳来摊皮的,蚌壳的形状接近锅的弧度,借助它做出来的皮也非常薄,外皮做得也跟其他家有一点区别是大姐特意把皮做得更焦一些,吃起来就没有那么油腻,并且焦香十足。
她家的卤汁是非常家常的口味,绵厚的糯米浸润了卤汁,油润饱满颗颗分明,吃起来香糯油滑。还有卤肉丁,清爽和浓厚的卤香味儿夹杂其中,香菇丁、笋子丁和干子丁等馅料与糯米、豆皮、卤肉相互交织,一种神奇的复合口味顿时充沛着清晨初醒的人儿。
她家没有名片,老街坊付了钱围着锅排队等着豆皮出锅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应该也算得上武汉过早中的一张充满烟火气的名片吧,这是武汉人对豆皮的钟爱,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也是武汉特有的饮食文化。